遇到小人时,不用着急躲避,学会这样和他相处,才是真的厉害!
老话常说:“宁得罪君子,不得罪小人。” 生活里,谁没遇到过几个让人糟心的小人?他们可能在背后说你闲话,可能在工作中给你使绊子,也可能在利益面前抢你机会。遇到这种人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躲,觉得离得越远越好。可仔细想想,躲得了一时,躲不了一世。就像走路遇到石头,你这
老话常说:“宁得罪君子,不得罪小人。” 生活里,谁没遇到过几个让人糟心的小人?他们可能在背后说你闲话,可能在工作中给你使绊子,也可能在利益面前抢你机会。遇到这种人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躲,觉得离得越远越好。可仔细想想,躲得了一时,躲不了一世。就像走路遇到石头,你这
明朝十六帝中,有整天炼丹求长生的道士皇帝嘉靖,有二十五年不上朝的罢工皇帝万历,有热爱木工活的工匠皇帝天启,还有自封大将军的武痴皇帝正德。
常听人说 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,也常听人骂 “墙头草,两边倒”,这两句话撞在一起,倒把 “见风使舵” 的学问显出来了。说到底,见风使舵本身只是一种行为,关键在于是为了什么 “使舵”,又 “使” 向了哪里。
上周五的时候发了一篇推送,聊一部新剧,内容是基于该剧前6集的内容表达了我的失望,可随之而来也收到了不少粉丝的批评,大致的意思是,我不该只看了6集就发言,这么快写稿只是在蹭热度云云。
从故事本身来看,当然是雍正皇帝了,因为主角是他嘛。但是从戏剧来看的话,就不能说是他了。这部剧的戏剧结构前半段是夺嫡,后半段是吏治,这是大主题、大事件,而在这些大事件中,胤禛/雍正的表现如何呢?
当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轻轻展开那卷纸本行书时,墨色在灯光下泛起温润的光泽。谁能想到,这看似平静的笔痕竟出自85岁高龄的文徵明之手?更令人震撼的是,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那个动荡的春天,当倭寇正侵扰东南沿海,严嵩党羽在朝堂上肆意妄为时,这位垂暮老人竟以《阿
最近刷手机老有人发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视频,尤其是那些台词评论特别多。有个大哥跟我说这剧说了好多职场老油条才懂的事,我自己也看了几集,发现真有道理。嘉靖皇帝和万历那爷孙俩临终对话还让我想起来我爸教我处世的话。
下面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,看看这些“能人”是如何用才华惊艳时代,又如何因无德而遗臭万年的。
在中国电视剧史上,没有哪部作品像《大明王朝1566》这样,经历过如此戏剧性的命运转折——2007年首播时收视惨淡,十年后却成为豆瓣评分9.8分的"国剧天花板"。这部由张黎执导、刘和平编剧的历史巨制,为何会遭遇长达十年的冷落?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剖析。
凭借《都挺好》这部作品,他在晚年再度火爆全网。在剧中,他对苏大强这一角色的诠释与人物形象极为契合。
特权和腐败从来不是新词!谁敢说自己生活里没见过一丝似曾相识?历史没兴趣自我重复,却把这些事不断抛出来,让人回头咂摸。有人信历史是最好的老师,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听进去?先说破题:所有朝代兴衰,绕不开特权和腐败这两个绊马索。偏偏有人还要矫情一句:那是封建时代的事,今
公元1799年2月7日,紫禁城内传来一声惊雷——乾隆皇帝驾崩仅仅15天,权倾天下二十年的大学士和珅便被嘉庆帝赐死狱中。这位曾经"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"的宠臣,家产被抄时竟达8亿两白银,相当于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!然而,令人震惊的是:乾隆在位60年,明知和珅贪腐成
二人都清醒地认识到国家面临着存亡危机;二人都极其务实,摒弃空谈,主张“经世致用”;两人都不是革命者,他们的所有行动都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。但二者结局却明显不同。
在央视热播剧《生万物》里,倪大红饰演的宁学祥,是那个观众一边怒骂一边忍不住追着看的“老抠头”。
一块匾,少一笔是“六心居”,多一笔就成了“六必居”。一加一减,像玩笑,却把一家小店推到风口上?谁先落笔,谁把局翻了,故事越说越玄!
说到倪大红的演艺之路,其实也是有一种宿命之感,他本身就出自于一个演艺世家。
你是否也曾被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的一幕所困惑:在严嵩即将倒台的节骨眼上,徐阶为何要亲自登门拜访?这看似悖常的行为,在很多人看来,是示弱、是邀功,甚至是出卖灵魂。
老话说贪官抓不完,其实不光是没人敢抓。明朝严嵩当官时,门生遍布全国,清朝和珅掌权时,满朝官员都巴结他。现在查一个贪官,常常带出一堆人,就像拔萝卜带出泥,因为权力和钱搅和在一起,互相包庇。比如前两年某省副省长被抓,一下牵出23个厅级干部,这说明利益网太复杂,单靠
此人作恶多端,贪婪奢侈。据记载,蔡京爱吃鹌鹑,一顿饭就要吃掉300只鹌鹑。直到某天夜里,梦到千只鹌鹑前来索命,才不敢再吃鹌鹑。他在宋徽宗一朝,深受恩宠,和皇帝是儿女亲家,先后四次出任宰相,累计执掌朝政长达十七年,风光无限,无人能及。
辫子戏满天飞,正史细说搞怪都有,看得都恶心了,为什么明朝可以拍的大事件那么多,拍出来的电视那么少。那么多个性的皇帝,那么多大事件和悬案都没人涉及过啊